從水調歌頭談起

 

分類:投稿文章
2007/12/06 17:09

 

今天來住的嘉賓同時有篇文章登在金門日報

                                                                                                    感謝他的為文    特別PO上來與您共賞

從水調歌頭談起          金門日報浯江夜話96.12.6
 
作者/倪振金
 
    日前好友極力推薦民宿之旅;且蓁兒對民宿素有所鍾,故而決定攜蓁兒至金三日遊;在「水調歌頭」與「在水一方」擇一。摯友投宿的是在水一方,印象不錯;不過蓁兒中意的是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詞牌名。詞本來是配樂的歌曲,因此最初稱為「曲子詞」;作者依照曲譜填寫詞句,曲名就是詞調的名稱。如張孝祥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欣聞虞允文在采石磯大敗金兵,欣喜欲狂,即寫了首《水調歌頭》:「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而這裡的水調歌頭,是蘇軾與其弟蘇轍分手五年後,中秋,望月起興:「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於是將平日兄弟之情;人生之思;世事之惑;宇宙之問;情感之?,全都藉詞而宣洩,氣象雄渾,波瀾壯闊:先寫中秋的寂寞,繼寫人間的失意,最後以超逸的襟懷安於生命。由景生情,由虛入實,反映出東坡心理的轉化過程。 

     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起首詠月問天,想以渺小的心靈來理解浩瀚的天地,馳騁於星際雲月。而時空的交阻、歲月的蒼茫,更令作者興起天地悠悠,愴然涕下的淒美,以及此身雖在卻堪驚的惶恐;但東坡究竟是曠達之人,幾番內心掙扎,又轉而肯定了人生的意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也因此,雖是別恨,但只要彼此心意相通,互通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靈犀,也就堪慰了。詞文一本其從容跌宕,軼塵絕?,豪邁有仙氣的太白遺風!就流通學來說,主人取此逸名就足以吸引多少曲水流觴,忘情山水之遊客,此次落腳水調歌頭,莫非是此因緣? 

     是以歷來對此詞均有好評: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 餘詞盡廢。」;程洪《詞潔》:「此詞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筆。」;董子遠《續詞選》:「忠愛之言, 側然動人。 神宗讀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句, 以為終是愛君,宜矣。」誠不虛言! 

     至於在水一方;本於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秦風強悍;其詩粗獷,多載車馬田獵之事,然而在此慷慨悲涼的秦風之中,卻也能有詩如蒹葭者:以其流轉的音韻;雋永的深情,寄無限的嚮往,致超越的意境!使人在似幻似真的氛圍下,融入秋水渺渺,蘆荻蕭蕭,霜露滿天的意境之中。王國維人間詞話:「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誠屬不虛! 

     詩經是我國最早,也是舉世最偉大的詩歌。包含了從周初到春秋中期(西元前十二到七世紀)五百年間作品。世界上沒有一部詩集出現得如此早;如此的美!與之後出現於南方的楚辭,併成為我國古代的兩部偉大文學作品。這兩部不朽之作,是我國古典文學的泉源,一切有成就的詩人、文學家都從中吸取了甘美的液汁,創造出許多為後人歌頌的瑰麗篇章。數千年來,一直被當作教科書,廣泛流傳著,早與中國文化化為一體。 

     秦風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句中「伊人」,可指佳人,亦可輾轉引申,借指他義,舉例說明中國詩歌之中「美人」的意象。在中國古典詩中,總愛假託一個美人的幻象,來建構慧質蘭心,清秀可人的理想世界。那美人的幻象,往往被描繪在重重阻隔之外;超乎現實的空靈意境。詩人扮演一個經年累月的追求者,輾轉思慕,「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即是一種思幻象、一種思念,不隨時空推移而更移的思慕。 

     由於美人的超凡絕俗,關山難越的阻隔,思念之情情亦隨之輾轉反側。而這美人的美,是秀美與崇高的境界;不啻是感官上的美,更有道德上的暗示,正因為這種純正的熱情,才能賦予「性生於天;情生於性;道生於情」的人性莊嚴;化解思之不得的苦悶;解開了「思無邪」的泉源。詩人也藉此宣揚了他的信仰,早在詩經、楚辭之中,「美人」往往不是實質的個體,而是一種境界;一種絕美的境界。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認為讀詩經事以增加外交辭令「使於四方」,可以增廣見聞「不學詩,無以言。」其實詩經在情感上所表現的健康、歡樂、天真、樸實、感動,不正是「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的意境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水調歌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