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跟著世遺去旅行~~開平碉樓與村落

分類:投稿文章
2012/09/04 11:01







      

2012/9/4金門日報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214072&CategoryID=12

 

作者湘夫人

 


從去年有機會參與世界遺產種子教師培訓以來,陸續接觸世遺的相關知識與訊息,世遺對我來說總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近又遠,有時候以為自己好像懂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根本還未開竅,算算以前帶團去過的點其實也有一些是通過世界遺產的審核,可是當時因為自己並不了解,未加留意,現在想想也有去過不少地方呢!像是中國來說就有北京故宮(1987通過)、蘇州古典園林的拙政園(1997)留園(1997)、頤和園(1998)、天壇(1998)、明清皇家陵寢的明十三陵(2003)、澳門歷史城區(2005)、福建土樓(2008)、杭州西湖文化景觀(2011)、原來跟中國有關的自己就曾經去過一些地方呢,尤其是福建土樓(2008)去年才去,跟這次去的開平碉樓(2007)一樣,因為太靠近金門,而且是聚落建築群,讓自己覺得有點親近與熟悉,最後更發現原來同一時期的歷史與生活更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
 

    每年有許多國家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世界遺產,而由世界遺產委員會投票開會決定,而每一個國家必須先有一份自己的預備名單,才能每年從中選出一處遺產列入提名表中,經過繁瑣的過程如審核、評估、現場調查、討論到最後通過,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流程,往往要預備很多年才能進入預備名單,提名的世界遺產必須要有突出的普世價值,包含了真實性和完整性。這次要去看的開平碉樓從2000年開始努力,中間沒有停止過,整整努力了8年,在2007年6月28日通過了世界文化遺產,從此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在世界上成為被矚目的世遺之一。
 

    這次跟著世遺小組一早從金門水頭碼頭坐船到廈門機場,再搭機轉往廣州白雲機場,遊覽車接機到開平約2小時多車程,抵達開平已經接近下午4點了,老師先帶我們參觀了風采堂,結束時已經是晚餐時間了,緊接著晚上上課,由參加開平申遺過程的專家學者譚金花老師為我們講座「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過程及介紹,學員莫不把握難得機會專心學習,這一次譚老師是以親身參與的經驗說著開平申遺過程,老師留學美國,2004年到2008年加入開平申遺,負責學術調查、申報工作、接待專家,從老師娓娓道來的過程裡,我看到了驕傲與篤定,欣慰與付出,我當下想人生還有甚麼比認真實際參與世遺工作從0到成功的這個過程更令人著迷,人生能夠這麼投入一件事,是多麼美妙的事啊,老師也說那個過程所有的人不辭辛勞、不計較、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所有人動員能拍能寫的就去拍去寫,那個氛圍是很感動的,至今仍然懷念當時在一起努力的感覺,我想那個過程於今聽來都覺感動何況是參與過的人,老師說居民的自動參與是成功很重要的關鍵,有些村落碉樓並不是最多,像三門里,但由於居民的參與仍然劃歸世遺的重點村落,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屬於居民的自覺性與榮耀感。
 

老師強調選出世界遺產的目的是在於呼籲人類要珍惜,保護,拯救和重視這些地球上獨特的景點。通過之後是所有人都有權利可以知道與隨時去看的,有教育的價值,所以保護與管理計劃是很重要的一部份,也是專家在審核時關注的部份,並不是通過了就不再珍惜與維護,這樣也會遭受警告甚至被除名的,世遺有分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和複合遺產,截至2011年6月為止的第35屆世界遺產年會之前,世界上共有世界遺產936項,其中文化遺產725項,自然遺產183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8項。愈是了解這些愈是希望我們也能有這樣被認定的世界遺產,雖然目前我們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我想學習無止盡,了解與準備及學習如何保護家鄉的資產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開平從2000年開始努力,中間沒有間斷,2004年7月用開平碉樓名稱申請世界遺產,2005年11月將名稱改為開平碉樓與村落,擴大開平碉樓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老師一再強調核心區與緩衝區一樣重要,建築所在地的核心區與周邊景觀的緩衝區呈現出當時的某種外來建築元素影響著本地建築與僑鄉文化所構成的文化景觀,才是他整體性與真實性的價值(這讓我想起金門聚落),建築周邊的農田反映出當時的傳統農耕文化,那是很重要的,需要繼續保有,而不是只有那幾棟樓而已,所以要將開平3030個村落,1833座碉樓進行全面普查,並對開平近百年來的水文、空氣和地質等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實在是一件龐大的工程。
 

開平碉樓與村落包括了赤坎鎮三門裡、塘口鎮自力村村落與方氏燈樓、蜆岡鎮錦江里村落和百合鎮馬降龍村落群的四處提名地。這些碉樓最早建於明代,但數量不多,直到1900-1931是碉樓建造的極盛期,碉樓結合了防禦匪盜與居住的功能,而這些中西合璧的建築反映了僑鄉文化的一頁辛酸史,走著、聽著、看著,金門水頭聚落一直跑入腦海中,多麼相像的一段歷史啊,雖然離鄉背井的去處略有不同,但窮困的年代被逼迫著離鄉背井找出路,讓我想到金水國小的展示館那一篇篇的血淚故事,開平甚而有之啊。
 

打開開平碉樓史,華僑之鄉的稱號從16世紀就有人到南洋群島及南北美洲謀生,目前全市戶籍人口68萬,旅居海外的就有75萬多人,清朝時政府鼓勵惠、潮二府客家人的墾荒政策,更多新移民遷入,19世紀中葉因為人口增長迅速、耕地不足,近海的開平人只好往海外發展,加上當時嚴重的土著與新移民客人因為語言、風俗、地界之爭常常發生械鬥,以及為了教育爭取學生名額的問題,讓土客之間的紛擾延續不止,愈演愈烈,清咸豐年間雙方抓獲的俘虜不少被押往香港、澳門、再賣往美洲當豬仔華工,到了同治年間被騙到金山去淘金的更多,先是開金礦,後來是修鐵路,身心受到很大的煎熬,為的就是有朝一日榮歸故里蓋樓房。
 

開平最早的碉樓是三門里的迎龍樓和瑞雲樓(已毀壞),建於明代(1522-1566)的建築已經400多年了,為了防洪與防匪,原本只有2層樓,1920年用青磚加建三樓,四角各有一個落地式塔樓,有射擊孔,很像水頭得月樓也是為了預防海盜,建造年代是1930年代,可見20-30年代沿海地區匪盜囂甚。三門里是關姓聚落,我們走訪時遇見一些老人家在老榕樹下聊天,還有老人家拿出米與冬瓜南瓜出來擺賣,還看到一位老人家抽著水煙,幾名小孩騎著小車,有隻貓被逗弄著,真是純樸的鄉下景緻。
 

馬降龍村被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專家形容為「世界最美麗的村落」,後有百足山、前有潭江水,又有美麗的竹林圍繞,由5個自然村組成,以關姓和黃姓為主,最早的永安村建於清乾隆年間(水頭村的酉堂也是建於清乾隆1766年呢),海外鄉僑主要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亞,村中7座碉樓8座別墅建於20世紀初(跟水頭村洋樓1916-1931年差不多),我們經過了其中一棟眾樓—天祿樓,開平碉樓大抵上分為居樓、眾樓、更樓,眾樓像天祿樓建於1925年,由村裡29戶黃氏兒女集資興建,共有7層,樓下5層分隔為29個房間,6層是公用的大廳,7層是瞭望塔,用來放哨觀察。當時每到傍晚,男丁就進駐自家的房間以防綁架,點名到齊後關上鐵門隔天天亮才開,連窗戶也是密實的鐵窗。走在竹林石板路,8月悶熱的天氣得以緩解,陸續經過一些像別墅的民居如莞廬、耀廬、駿廬,駿廬是旅居加拿大華僑關崇駿所建(1936年),樓高4層,鋼筋混凝土,裡面有天井,也有展示一些農耕器具。隔壁有一棟昌廬,仔細一看窗眉上有國民黨的黨徽(有點像水頭的銃樓也有國徽呢)。走到慶臨里的北門樓,此樓是村民集資興建的更樓,樓高2層,做為防禦用,走到這看到一顆大石頭刻著世界遺產標誌,啊,跟金門聚落都有顆大石頭刻聚落名稱一樣,趕緊拍張照存證吧。
 

這麼熱的天氣裡走訪廣東開平,人人汗流浹背,可敬的譚老師就這麼陪著我們一村過一村,令人敬佩。自力村停留的時間較長,這是一個方姓聚落,同姓卻來自不同地方,按照村規來建築,只要是方姓都可以來買地遷居,沒有宗祠但有3間2堂的祖屋祭祀祖先牌位,因為聚落地勢平緩,所以緩衝區要劃大一點,視野所及都要劃入,村中9座碉樓6座別墅皆建於20世紀初,也是個僑鄉,村民旅居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由3村構成自力村。剛進去祖屋看到廳中神主牌位覺得好大喔,整個像是樓中樓的半樓,突然可以理解遊客初來水頭民宿看到廳中神龕的感覺,有一種陌生的敬畏,屋中也有天井拜著天神,還有特別的木製防盜拉門。接著老師帶我們進入一棟仿歐式的銘石樓別墅,屋內有床、傢俱、照片、廚房器具、仿若一個家庭住的地方,保留許多原來的文物,最特別的是樓梯間的鐵窗有活動鎖,緊急逃生時可以解開鐵欄杆往下跳,爬到6層屋頂有琉璃瓦涼亭,有很好的視野,錯落的農田、碉樓、別墅,老師說這是一個很年輕的村落,建於1905-1936後來抗戰停止興建,1948華僑又回來建屋,1949就整個中斷了(跟金門的僑匯建屋年代好像喔),碉樓建在村內規劃比較遠的地方,全村最高的是方氏燈樓,建於1920年,樓裡有槍械、發電機,樓頂探照燈一照土匪馬上現形,是一防禦用的哨樓。這個寧靜的聚落有15棟碉樓和居廬,四周一片綠色農田,就像老師一直強調的碉樓不能單獨存在必須與周邊的農耕生活結合成文化景觀,所以開平申請世界遺產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的名字去申報的。
 

第四天走了立園而沒有時間去另一個提名點錦江里,就像金門常給初次造訪的遊客遺憾時,我們常說的下次再來細細品味喔,參訪村落有著太多的文化與景觀和房子的故事在裡面,匆匆忙忙總是意猶未盡,此次透過譚老師的帶領,我們這些離校已久的學員個個吃不消,彷彿回到學生時代上緊發條,不過現在想想收穫真的很多,比起一般逛逛買買的旅遊團我們真的學到很多,所以也讓我想到訪客到金門的感受。回到廣州的路上,參觀了江門華僑歷史博物館,江門五邑包含了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在博物館裡碰到了可愛的小小解說員(金門國家公園也有小小解說員喔),從五邑地區現況、華僑出洋史、文物的展示,是一個很有規模的博物館,走訪這些天的村落以後,來到博物館可以說是做了一下整理與複習,才算完整,所以實際走訪世遺地點之後,也須要有一個統整呈現的博物館,讓遊客更加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就像老師說的世遺在教育上的意義。
 

金門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我們的路才剛要開始,學習與觀摩其他世遺點是一個很重要的民眾教育,我自己很開心有了這樣的機會增廣視野,這次還安排了與他們申遺的相關單位座談,得到很多的經驗辛苦談,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多多規劃類似的參訪,讓有意願的民眾也能參加,我們這次的學員還笑說應該成立世遺家族,有人帶領與規劃繼續參訪世界其他世遺點,可見大家是收穫很多真正動了心了。
 

那麼我們首先要開始的是甚麼呢?是民眾的認同與對遺產的信心,也許我們還不懂為什麼全世界都在保護世界遺產,我們也不了解的擔心自己的權益是否受損,自己的遺產是否具有價值?走訪的過程中譚老師也提到開平是僑鄉,很多房子無人管理,屋主可能在海外,所以他們也研擬了托管制度,跟屋主簽約修繕並管理房子,屋主知道自己的房子要列入世界遺產都很開心,有的經濟狀況不錯的還自己出錢修繕,無力自己修繕的就將自家的文物提供出來展示,大家一起讓歷史與文物繼續走下去,是啊,生命有限,而這些走過的生活痕跡如何延續讓後代知道,才是他更大的無限價值與意義。
 

走吧,跟著世界遺產去旅行!有許多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正靜靜的等待為你展開他曾有的生命歷程,以及他跟你的家鄉有著某些年代的關係與重疊,你會發現生命是如此的寬廣與無限。在我們有限的生命歷程裡,盡量去體驗、去感受與接觸不同文化在不同世紀所努力的過程,以及他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讓全世界知道你----也是世遺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喔,如果因此我們也可以對家鄉的文化資產在未來盡一份保護的心力,更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水調歌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